近期,我的母親時興與朋友爬山健身,說近期或許我那徒有詩人之名的媽看到會跳出來抗議,畢竟像她這樣不為肥胖所苦又愛運動的中年婦女實則不多,應當予她些許鼓勵,一天運動數回,總愛在早晨或傍晚夥同他的運動之友們到校園操場,仿著西西佛斯推石頭上山下山的模式,一圈又一圈的繞,其中樂趣,大概是話家常吧,我想。以往,她也愛爬山,只是近期頻率更甚,到了周末尤其變本加厲,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愛煞爬山健走與街坊鄰居或多年好友敘敘舊並增進情誼,直到那天,見她拎著一袋有橙黃有翠綠的不知名果實,向著我,眼睛閃閃發光地說著它們的美味與好處,我這才明瞭此時節爬山對我媽的意義,不僅是一種主婦親炙大自然的娛樂消遣,更是一場探索路邊繁花百草且邂逅山畔雜蔬野菜的華麗冒險。
週末發現家裡有一大袋青黃碧翠綴著些許艷紅種子的果實,問媽那是啥,她答山苦瓜,見我興致盎然,他進一步不絕滔滔地說著山苦瓜如何珍奇如何養生如何清火云云,的確,這類野果若非母親爬山摘採回家,我大概也沒機會看著吃到,十分罕見稀奇,乍見此果,不免猜想苦瓜又名錦荔枝是否因為這種野生山苦瓜得其名,後來上網找了資料發現,這類苦瓜別名小苦瓜、野苦瓜、假苦瓜和短角苦瓜,生長在台灣中南部低海拔山區野地,性苦寒,具清暑滌熱、解毒消腫等功效,沒提到是否因為它大小外貌與荔枝相仿,而又命其錦荔枝。
除了這袋玲瓏麗豔的山苦瓜,廚房水桶亦斜倚著數叢野蕹菜和一包地瓜葉,這些又打哪兒來?原來野蕹菜是媽的朋友A自耕於門前水田,地瓜葉則是朋友B以自然農耕法栽種在自家後院,還有一綑黑甜仔,據說也是她爬山健行採集的野菜,哇,我家不開山產店卻有大把大把的山蔬野菜任我大快朵頤,好開心呀。
可問題來了,野蔬比家菜難料理,上述野菜我會烹調的只有野蕹菜和地瓜葉,山苦瓜和黑甜仔這類冷門的野蔬山果,我就沒法揮刀掌勺把握它們的調理之道,於是,那天的山苦瓜我媽挑熟黃的乾炒豆鼓小魚干,生綠的呢就放薑絲和鳳梨醬伴著雞腿入陶鍋裡煲。前者甘鮮軟腴,後者淡爽清逸。黑甜仔,汆燙後,炙火下油、薑絲拌炒後和些鳳梨醬,微苦中漾著芳馥野意;至於野蕹菜和地瓜葉,都是汆燙後,滴些橄欖油灑些海鹽拌油蔥或生蒜,爽脆素淨,不失本味,大抵而言,山蔬野菜只要本著清淡原則烹調便可達至食淡而百味足的境界。
午後,西北雨紓解了大暑之日炙人的熱氣,吹著電扇舉箸飽啖滿桌的野菜山蔬,消暑之餘也酣暢淋漓。
豆鼓小魚干山苦瓜
材料:1. 薑絲些許 2. 豆鼓些許 3. 小魚干些許 4. 辣椒些許 (可有可無) 5. 黃熟山苦瓜 (可摻些生 綠的) 6. 葡萄籽油一瓢
作法:中火倒油,下薑絲一會兒待薑味逼 出,擱小魚干(辣椒)拌炒,接著放豆鼓,然後山苦 瓜,炒至山苦瓜略軟表面油亮加些水,蓋鍋悶燒3分鐘,喜味濃者可灑些海鹽。
鳳梨雞肉山苦瓜盅
材料:1. 薑絲 (薑片) 些許 2. 鳳梨醬 (鳳梨仔) 二湯匙 3. 中型雞腿一隻 4. 山苦瓜適量
作法:雞腿肉剁塊,汆燙,同薑絲、鳳梨醬、山苦瓜一起放進陶鍋,注水八分滿,加蓋整個放進大同電鍋,外鍋放2杯水,燉大約30分鐘後,悶10分後起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